影响可焊性的因素
(1)工艺因素
工艺因素包括焊接方法,焊接工艺参数,焊接顺序,预热,后加热和焊后热处理。焊接方法对可焊性有很大影响,主要在热源特性和保护条件两个方面。
不同的焊接方法在热源,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和**高加热温度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下不同的热源焊接金属将表现出不同的可焊性。例如,电渣焊接功率很高,但是能量的密度很低,**高加热温度不高,焊接过程中加热缓慢,高温停留时间长。热影响区晶粒较粗糙,冲击韧性明显降低。必须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改善它。相比之下,电子束焊接,激光焊接等功率很小,但是能量的密度高并且很快被加热。高温停留时间短,热影响区非常窄,并且没有生长晶粒的危险。
可以调节焊接工艺参数,并且可以使用诸如预热多层焊接和控制中间层温度的其他工艺措施来调节和控制焊接热循环,从而改变金属的可焊性。例如,当焊接一些具有硬化倾向的高强度钢时,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冷裂敏感性。如果工艺选择不当,焊接接头可能会产生冷裂纹或降低接头的可塑性和韧性。如果选择正确的填充材料,请合理焊接热循环,并进行焊前预热或焊后热处理。完全有可能获得没有裂纹缺陷并满足性能要求的焊接接头。
(2)结构因素
设计主要是指焊接结构和焊接接头的设计,如形状,尺寸,厚度,接头槽形,焊接布置及其横截面形状等影响可焊性的因素。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传热和受力状态上。不同的板厚,不同的接头形式或凹槽形状具有不同的传热方向和传热速度,这会影响熔池的结晶方向和晶粒的生长。结构的形状,板的厚度和焊缝的排列方式决定了接头的刚度和约束力,并影响接头的应力状态。不良的晶体形态,严重的应力集中和过度的焊接应力是形成焊接裂纹的基本条件。在设计中降低接头的刚度,减少交叉焊缝,避免过度的焊缝密度以及减少引起应力集中的各种因素是提高可焊性的重要措施。
(3)使用条件
它是指焊接结构使用期间的工作温度,负载条件和工作介质。这些工作环境和操作条件要求焊接结构具有相应的性能。例如,在低温条件下工作的焊接结构必须具有脆性的抗断裂性。在高温下工作的结构必须具有抗蠕变性;在交变载荷下工作的结构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在酸,碱或盐中的介质工作的焊接容器应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等。简而言之,使用条件越苛刻,对焊接接头的质量要求越高,并且材料的可焊接性越不严格。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向阳新村
电话:0373-5832288
手机:13621188892
联系人:张经理
邮箱:ada@kelanrefrigeration.com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备案号:豫ICP备2023028133号-1 联网备案号: 豫公网安备410702020014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