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21188892
如何操作电焊钎焊?铜和铜合金
发布时间:2019-09-11 浏览:789次

1-1Z91109591O13

  如何操作电焊钎焊#?铜和铜合金#铜的焊接工艺;铜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性,延展性和一定的强度等特性。广泛用于电气,电子,化工,食品,电力,运输和航空航天工业。在纯铜(铜)中加入10多种合金元素,形成各种铜合金的固溶体,如在黄铜中加入锌;在白铜中添加镍;在硅青铜中添加硅;在铝青铜等中添加铝。

  铜和铜合金可通过钎焊,电阻焊和其他工艺连接。在当今的工业化发展中,熔焊已占据主导地位。采用电极电弧焊,TIG焊,MIG焊等工艺,铜和铜合金的焊接很容易。有四个主要因素影响铜和铜合金的可焊性:一个是高导热率的影响。铜的导热系数是碳钢的7-11倍。当工艺参数类似于相同厚度的碳钢的工艺参数时,铜材料难以熔化,并且填充金属和基底金属没有很好地熔合。其次,焊接接头具有高的热裂倾向。在焊接过程中,熔池中的铜形成低熔点共晶杂质,使铜和铜合金具有明显的热脆性并产生热裂纹。第三,导致毛孔的缺陷比碳钢和氢气孔严重得多。第四是焊接接头性能的变化。晶粒粗化,塑性下降,耐腐蚀等。#1,铜的焊接

  (1)手工电弧焊铜边。

  当焊件厚度大于4mm时,必须在焊接前预热。预热温度通常为约400-500℃。使用铜107电极焊接时,电源应通过DC反转。焊接时应使用短弧,焊条不应用于横向振动。电极的往复线性运动改善了焊缝的形成。应使用逐步方法替换长焊缝。焊接速度应尽可能快。在多层焊接中,必须完全去除层之间的熔渣。焊接应在通风良好的区域进行,以防止铜中毒。焊接后,使用平锤敲击焊缝以消除应力并提高焊接质量。

  #2;(2)铜的手工氩弧焊#在铜的手工氩弧焊中,使用的线是线201(特殊铜线)和线202,并且还使用诸如T2的铜线。焊接前,必须清洁工件焊接边缘和焊丝表面的氧化膜,油污和其他污垢,以避免毛孔和夹渣等缺陷。清洁方法包括机械清洁和化学清洁。当对接接缝的厚度小于3毫米时,凹槽不会打开;当厚度为3至10毫米时,V形槽打开,槽角为60-70o;当厚度大于10mm时,X形槽打开。槽角为60-70°;为了避免不完全穿透,通常不会留下钝边。根据板的厚度和凹槽的尺寸,对接接头的组装间隙选择在0.5至1.5mm的范围内。铜手工氩弧焊,通常采用直流正极连接,即钨极连接负极。为了消除孔隙并确保焊缝根部的可靠熔合和穿透,必须提高焊接速度,减少氩气消耗,并预热焊件。当厚度小于3毫米时,预热温度为150-300℃;当厚度大于3毫米时,预热温度为350-500℃。

  预热温度不宜过高,否则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会降低。#3;(3)铜的碳弧焊,碳弧焊中使用的电极 具有碳电极和石墨电极。用于铜碳弧焊的焊丝与用于气焊的焊丝相同。它也可以用贱金属切割。它可用于焊接铜焊剂,如气体301.

  2,黄铜焊接

  黄铜焊接方法有:气焊,碳弧焊,手工电弧焊和氩弧焊。#1;(1)黄铜手工电弧焊

  除了铜227和铜237之外,焊接黄铜也可以由自制焊条制成。

  黄铜弧焊时,应采用直流电源连接方式,焊杆应与负极连接。焊接前焊件表面应仔细清洗。凹槽角度不应小于60-70°。为了改善焊缝的形成,焊件应在150-250°C预热。操作时,应采用短弧焊,无水平和前后摆动,仅适用于直线运动,焊接速度应高。与腐蚀性介质(如海水和氨)接触的黄铜焊件必须在焊接后退火,以消除焊接应力。#2;(2)黄铜手工氩弧焊#;黄铜手工氩弧焊可以使用标准黄铜焊丝:导线221,导线222和导线224,或者可以填充与基材相同的成分。材料。

  可以使用DC或AC进行焊接。使用交流焊接时,锌的蒸发比直流正极连接时轻。通常,在焊接之前没有预热,并且仅在厚度差异相对较大时才预热。焊接速度应尽可能快。焊件应在300-400°C加热后进行退火,以消除焊接应力,以防止焊接过程中焊件出现裂缝。#3;(3)黄铜碳弧焊#?当黄铜碳弧焊接时,根据基材的组成选择线221,线222,线224和其他焊丝,并且还可以通过自制黄铜线焊接。对于焊接,可以使用气体剂301等作为焊剂。焊接应在短弧内进行,以减少锌的蒸发和燃烧。

  #?DCTIG焊接工艺广泛用于铜和铜合金的焊接。焊接风成型良好,内外质量优良。在氩气保护下,熔池纯净,孔隙少,热裂效应小,操作容易掌握。当厚度≤4mm时,可以在焊接前预热,也可以直接用氩气预热。当熔池的温度接近600℃时,可以加入填充焊丝以熔化基底金属以实现焊接。对于厚度大于4mm的铜,纯铜应在400-600°C预热。铜合金焊接预热200-300°C。300TSP,315TXDCTIG焊机可以焊接铜合金,如纯铜,硅青铜,磷青铜,黄铜和白铜。300WP5,300/500WX4AC/DC两用TIG焊机可以使用ACTIG焊接铝青铜(用AC方波清除表面氧化膜),并用DCTIG焊接上述铜材料。

  近年来,铜及铜合金的mig焊接方法越来越多,尤其是铝青铜、硅青铜和厚度大于3mm的白铜。mig焊以其熔敷效率高、熔深深大、焊接速度快(一般是tig焊的3-4倍)等优点,在厚度为3-14mm或大于14mm的铜及铜合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现了**、**、低成本的要求。OST。焊接前,所有铜材料应满足预热温度要求(纯铜400-600℃,铜合金200-300℃)。焊丝与母材的化学性能相近,氩气纯度大于99.98%。


Related Information
相关信息
焊接技术及焊接的发展历史
焊接技术及焊接的发展历史
  焊接技术焊接技术自发明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工业生产中的一切重要产品,如航空、航天及核能工业中产品的生产制造都离不开焊接技术。当前,新兴工业的发展迫使焊接技术不断前进,如微电子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微型连接工艺和设备的发展;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发展促进了真空钎焊、真空扩散焊、喷涂以及粘接工艺的发展。所以焊接技术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源方面目前,焊接热源已非常丰富,如火焰、电弧、电阻、超声、摩擦、等离于、电子束、激光束、微波等等,但焊接热源的研究与开发并未终止,其新的发展可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对现有热源的改善,使它更为有效、方便、经济适用,在这方面,电子束和激光束焊接的发展较显著;其次是开发更好、更有效的热源,采用两种热源叠加以求获得更强的能量密度,例如在电子束焊中加入激光束等;第三是节能技术。由于焊接所消耗的能源很大,所以出现了不少以节能为目标的新技术,如太阳能焊、电阻点焊中利用电子技术的发展来提高焊机的功率因数等。  2计算机在焊接中的应用弧焊设备微机控制系统,可对焊接电流、焊接速度、弧长等多项参数进行分析和控制,对焊接操作程序和参数变化等作出显示和数据保留,从而给出焊接质量的确切信息。目前以计算机为核心建立的各种控制系统包括焊接顺序控制系统、PID调节系统、控制及自适应控制系统等。这些系统均在电弧焊、压焊和钎焊等不同的焊接方法中得到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在焊接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计算机模拟技术已用于焊接热过程、焊接冶金过程、焊接应力和变形等的模拟;数据库技术被用于建立焊工档案管理数据库、焊接符号检索数据库、焊接工艺评定数据库、焊接材料检索数据库等;在焊接领域中,CAD/CAM的应用正处于不断开发阶段,焊接的柔性制造系统也已出现。  3焊接机器人和智能化焊接机器人是焊接自动化的革 命性进步,它突破了焊接刚性自动化的传统方式,开拓了一种柔性自动化新方式,焊接机器人的主要优点是:稳定和提高焊接质量,保证焊接产品的均一性;提高生产率,一天可24小时连续生产;可在有害环境下长期工作,改善了工人劳动条件;降低了对工人操作技术要求;可实现小批量产品焊接自动化;为焊接柔性生产线提供了技术基础。为提高焊接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除了控制电弧对焊缝的自动跟踪外,还应实时控制焊接质量,为此需要在焊接过程中检测焊接坡口的状况,如熔宽、熔深和背面焊道成形等,以便能及时地调整焊接参数,保证良好的焊接质量,这就是智能化焊接。智能化焊接的发展重 点在视觉系统,它的关键技术是传感器技术。虽然目前智能化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有着广阔前景,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有关焊接工程的专家系统,近年来国内外已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已推出或准备推出某些商品化焊接专家系统。焊接专家系统是具有相当于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水平,以及具有解决焊接专门问题能力范围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焊接质量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在焊接中也得到了应用,其内容包括对产品的初始试验资料和数据的分析、产品质量检验、销售监督等,其软件包括数据库、专家系统等技术的具体应用。  4提高焊接生产率焊接技术提高焊接生产率是推动焊接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提高生产率的途径有二个方面:其一,是提高焊接熔敷率。手弧焊中的铁粉焊、重力焊、躺焊等工艺;埋弧焊中的多丝焊、热丝焊均属此类,其效果显著。例如三丝埋弧焊,其工艺参数分别为2200AX33V;1400AX40V1100AX45V,采用坡口截面较小,背面采用挡板或衬垫,50-6mm的钢板可一次焊透成形,焊速达到0.4m/min以上,其熔敷效率是手弧焊的100倍以上。其二,是减少坡口截面及熔敷金属量,近10年来突出的成就是窄间隙焊接。窄间隙焊接采用气体保护焊为基础,利用单丝、双丝或三丝进行焊接。无论接头厚度如何,均可采用对接形式。例如,钢板厚度由50-300mm,间隙均可设计为13mm左右,因而所需熔敷金属量成数倍、数十倍地降低,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率。窄间隙焊接的主要技术关键是如何保证两侧熔透和保证电弧中心自动跟踪处于坡口中心线上。为解决这两个问题,世界各国开发出多种不同方案,因而出现了种类多样的窄间隙焊接法。电子束焊、激光束焊及等离子弧焊时,可采用对接接头,且不用开波口,因此是理想的窄间隙焊接法,这是它们受到广泛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