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21188892
钎料的分类和功能
发布时间:2020-04-15 浏览:1317次

  钎料是钎焊的填充材料。钎焊件是由熔化的钎料钎料自己的性能连接起来的,它与母材的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钎焊接头的性能。因此,钎焊接头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钎料

  对钎料的基本要求

  (1)它具有适当的熔点,钎料的熔点应比母体金属的熔点低至少高几十摄氏度。两种材料的熔点彼此太接近,这使得钎焊过程难以控制,甚至导致母金属颗粒过度燃烧或部分熔化。

  (2)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应能充分铺展在母材表面并充分填充钎焊缝间隙。为了确保钎料,良好的润湿和填缝,它应该在钎料流入接缝间隙之前完全熔化。钎料的液相线温度应被视为可用于钎焊的**低温度。接头的整个横截面必须加热到液相线温度或更高。

  (3)能与母体金属溶解、反应和扩散,形成牢固的冶金结合。钎料和基底金属界面之间的适当相互作用可以在钎料引起合金化反应,并改善钎焊接头的机械性能。

  (四)成分稳定、均匀。钎焊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挥发性元素的分离和燃烧损失。

  (5)获得的钎焊接头应满足使用要求,如机械性能、物理化学性能等。钎料的经济也应该考虑在内。在满足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少用或不用稀有金属和贵金属,以降低生产成本。

  钎料分类

  钎料通常根据其熔化温度范围来分类。熔点低于450的称为软钎料,熔点高于450的称为硬钎料,熔点高于950的称为高温钎料。根据钎焊接头的熔点和强度,钎料有时分为易熔钎料(软钎料)和难熔钎料(硬钎料)。

  按照构成钎料,软钎料的主要元素分为铋族、铟族、锡族、铅族、镉族、锌族等。硬钎料分为铝基,银基,铜基,锰基,金基,镍基,等。

  钎料的模式和品牌

  (1)钎料模式

  根据GB/T6208-95《钎焊型号表示方法》,钎料模型由两部分组成,钎料模型由两部分之间的破折号“-”分隔。在钎料模型的**部分,一个大的英文字母表示钎料:的类型,**字母“S”表示软钎料,“B”表示钎焊。

  钎料模型的第二部分由主要成分的化学元素符号组成。本部分中的**化学元素符号代表钎料的基质成分。其他化学元素的符号按其质量分数(%)的顺序排列。当几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量分数时,它们是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的。

  在软钎料,的每个元素符号后,应标记其标称质量分数。硬钎料仅在**化学元素符号后标记标称质量分数。标称质量分数取整数误差1%。如果元素的标称质量分数仅指定**低值,则应取整数。标称质量小于1%的元件无需在模型中标记。但是,如果一种元素是钎料的关键组成部分,必须加以标记,在软钎料模型中只能标记其化学元素符号,而在硬钎料模型中,其化学元素符号被括在括号中。

  每个钎料模型中只能标记6个化学元素符号。在模型的第二部分后面标有符号“E”,表示它是电子行业的软钎料。对于真空级钎料,用字母“V”表示,并用破折号“-”与先前的合金部件分开。铜锌合金既可用作钎料焊丝,也可用作气体焊丝,用字母“R”表示,前面还有一个破折号“-”。

  软钎料模型的示例:

  S-Sn63Pb37E是一种软钎料,含有63%的锡和37%的铅,用于电子工业。

  (2)钎料品牌

  在GB/T6208-95《钎焊型号表示方法》标准颁布之前,我国还有一套表示钎焊等级的方法。GB6208-86《钎料牌号表示方法》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在上述国家标准颁布后仍然普遍使用(等级一般由企业的具体产品决定,同一类型产品的等级对于每个企业来说不一定是相同的。)

  钎料通常被称为焊料,其商标为“HL”或“材料”。其后的**数字代表不同的合金类型(见下表;第二个和第三个数字代表这种钎料合金的不同数字)。

  在近几年颁布实施的钎料国家标准中,钎料模型的表示方法并没有按照GB/T6208完全统一。例如,在GB4906—85《电子器件用金、银及其合金钎焊料》中,它用“DHLAgCu28”品牌表示,而D代表电子设备。GB8012—87《铸造锡铅焊料》用“ZHLSnPb60”品牌表示,Z代表铸件;GB3131—88《锡铅焊料》用“HLSn60Pb”表示。由于目前国家标准中钎料模型和品牌的表示方法不统一,下表中钎料模型和品牌的表示方法因来源不同而不同。


Related Information
相关信息
焊接技术及焊接的发展历史
焊接技术及焊接的发展历史
  焊接技术焊接技术自发明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工业生产中的一切重要产品,如航空、航天及核能工业中产品的生产制造都离不开焊接技术。当前,新兴工业的发展迫使焊接技术不断前进,如微电子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微型连接工艺和设备的发展;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发展促进了真空钎焊、真空扩散焊、喷涂以及粘接工艺的发展。所以焊接技术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源方面目前,焊接热源已非常丰富,如火焰、电弧、电阻、超声、摩擦、等离于、电子束、激光束、微波等等,但焊接热源的研究与开发并未终止,其新的发展可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对现有热源的改善,使它更为有效、方便、经济适用,在这方面,电子束和激光束焊接的发展较显著;其次是开发更好、更有效的热源,采用两种热源叠加以求获得更强的能量密度,例如在电子束焊中加入激光束等;第三是节能技术。由于焊接所消耗的能源很大,所以出现了不少以节能为目标的新技术,如太阳能焊、电阻点焊中利用电子技术的发展来提高焊机的功率因数等。  2计算机在焊接中的应用弧焊设备微机控制系统,可对焊接电流、焊接速度、弧长等多项参数进行分析和控制,对焊接操作程序和参数变化等作出显示和数据保留,从而给出焊接质量的确切信息。目前以计算机为核心建立的各种控制系统包括焊接顺序控制系统、PID调节系统、控制及自适应控制系统等。这些系统均在电弧焊、压焊和钎焊等不同的焊接方法中得到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在焊接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计算机模拟技术已用于焊接热过程、焊接冶金过程、焊接应力和变形等的模拟;数据库技术被用于建立焊工档案管理数据库、焊接符号检索数据库、焊接工艺评定数据库、焊接材料检索数据库等;在焊接领域中,CAD/CAM的应用正处于不断开发阶段,焊接的柔性制造系统也已出现。  3焊接机器人和智能化焊接机器人是焊接自动化的革 命性进步,它突破了焊接刚性自动化的传统方式,开拓了一种柔性自动化新方式,焊接机器人的主要优点是:稳定和提高焊接质量,保证焊接产品的均一性;提高生产率,一天可24小时连续生产;可在有害环境下长期工作,改善了工人劳动条件;降低了对工人操作技术要求;可实现小批量产品焊接自动化;为焊接柔性生产线提供了技术基础。为提高焊接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除了控制电弧对焊缝的自动跟踪外,还应实时控制焊接质量,为此需要在焊接过程中检测焊接坡口的状况,如熔宽、熔深和背面焊道成形等,以便能及时地调整焊接参数,保证良好的焊接质量,这就是智能化焊接。智能化焊接的发展重 点在视觉系统,它的关键技术是传感器技术。虽然目前智能化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有着广阔前景,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有关焊接工程的专家系统,近年来国内外已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已推出或准备推出某些商品化焊接专家系统。焊接专家系统是具有相当于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水平,以及具有解决焊接专门问题能力范围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焊接质量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在焊接中也得到了应用,其内容包括对产品的初始试验资料和数据的分析、产品质量检验、销售监督等,其软件包括数据库、专家系统等技术的具体应用。  4提高焊接生产率焊接技术提高焊接生产率是推动焊接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提高生产率的途径有二个方面:其一,是提高焊接熔敷率。手弧焊中的铁粉焊、重力焊、躺焊等工艺;埋弧焊中的多丝焊、热丝焊均属此类,其效果显著。例如三丝埋弧焊,其工艺参数分别为2200AX33V;1400AX40V1100AX45V,采用坡口截面较小,背面采用挡板或衬垫,50-6mm的钢板可一次焊透成形,焊速达到0.4m/min以上,其熔敷效率是手弧焊的100倍以上。其二,是减少坡口截面及熔敷金属量,近10年来突出的成就是窄间隙焊接。窄间隙焊接采用气体保护焊为基础,利用单丝、双丝或三丝进行焊接。无论接头厚度如何,均可采用对接形式。例如,钢板厚度由50-300mm,间隙均可设计为13mm左右,因而所需熔敷金属量成数倍、数十倍地降低,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率。窄间隙焊接的主要技术关键是如何保证两侧熔透和保证电弧中心自动跟踪处于坡口中心线上。为解决这两个问题,世界各国开发出多种不同方案,因而出现了种类多样的窄间隙焊接法。电子束焊、激光束焊及等离子弧焊时,可采用对接接头,且不用开波口,因此是理想的窄间隙焊接法,这是它们受到广泛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