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21188892
如何焊接对焊机
发布时间:2020-01-15 浏览:1286次

  如何焊接对焊机

1-20011G31A9527

  对焊机焊接的使用:

  1.对焊工艺

  根据对焊机的工作原理,对焊技术可分为电阻对焊和闪光对焊。

  电阻对焊电阻对焊(ResistanceButWelding)电阻对焊是将钢筋的端部接头加热到塑性状态后,切断电源,然后加热达到塑性连接。这种焊接工艺容易在接头处产生氧化和夹渣,要求钢筋截面光滑平整。同时,它在焊接过程中消耗大量的电能,需要很大的焊接功率,所以很少使用。

  闪光对焊闪光对焊是指焊接过程中,从钢筋端部接头喷射熔融金属颗粒,产生火花(闪光)。当喷射出熔融金属时,还会产生氧化物和熔渣,焊接接头质量好,因此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的对接。

  2.使用

  使用对焊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调节两个钳口之间的距离。当转动调节螺钉使操纵杆处于左极限时,钳口间距应为两个焊件的总延伸长度和挤压量之差。当控制杆处于正确的极限时,钳口之间的距离应为两个焊件的总延伸长度加上2~3毫米,即焊接前的原始位置。

  调整短路限位开关,使其能在焊接完成时自动切断电源(达到挤压量)。

  根据焊接件的形状,调整夹爪,使两个夹爪处于同一水平,然后夹紧焊接件。

  为防止焊件瞬时过热,试焊时应逐个增加调整系列,并选择合适的二次电压。闪光对焊时,应使用较高的二次电压。

  为了避免焊接过程中部件过热,焊接前必须打开冷却水阀供水。为了便于检查,在焊机左侧前部设置漏斗,直接观察水流,检查焊机内部是否有冷却水流动。

  3、钢对焊机操作要点

  对焊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熟悉对焊机的结构、性能、操作程序,掌握工艺参数选择、质量检验规范等知识。

  操作前,检查焊机各机构是否灵敏可靠,电气系统是否安全,冷却水泵系统是否泄漏,所有润滑部件是否润滑良好。

  严禁对接焊接超过规定直径的钢筋。冷拉前必须对主筋进行对焊。为保证焊接质量,应在感应端150毫米范围内进行清洗、除锈和矫正。

  操作时,操作人员必须戴有色防护眼镜、帽子等。以防止弧光刺激眼睛和熔化的金属灼伤皮肤。

  对焊机应停放在干净、干燥和通风的地方。现场使用的对焊机应配备防雨、防潮、防晒棚,并配备消防设备。焊接范围内不得堆放易燃材料。

  对焊机应配备专用接线开关,并安装在配电箱内。保险丝的容量应为机器容量的1.5倍。电焊机外壳必须接地良好。

  对焊后外观检查表明,钢筋接头应适当镦粗,表面无裂纹和明显烧伤。连接轴曲轴不大于6,价格不大于钢筋直径的1/10,不大于2mm。

  作业后,应清理场地,消除火种。冬季,应使用压缩空气吹掉储存在冷却管道中的水,并切断电源。


Related Information
相关信息
焊接技术及焊接的发展历史
焊接技术及焊接的发展历史
  焊接技术焊接技术自发明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工业生产中的一切重要产品,如航空、航天及核能工业中产品的生产制造都离不开焊接技术。当前,新兴工业的发展迫使焊接技术不断前进,如微电子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微型连接工艺和设备的发展;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发展促进了真空钎焊、真空扩散焊、喷涂以及粘接工艺的发展。所以焊接技术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源方面目前,焊接热源已非常丰富,如火焰、电弧、电阻、超声、摩擦、等离于、电子束、激光束、微波等等,但焊接热源的研究与开发并未终止,其新的发展可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对现有热源的改善,使它更为有效、方便、经济适用,在这方面,电子束和激光束焊接的发展较显著;其次是开发更好、更有效的热源,采用两种热源叠加以求获得更强的能量密度,例如在电子束焊中加入激光束等;第三是节能技术。由于焊接所消耗的能源很大,所以出现了不少以节能为目标的新技术,如太阳能焊、电阻点焊中利用电子技术的发展来提高焊机的功率因数等。  2计算机在焊接中的应用弧焊设备微机控制系统,可对焊接电流、焊接速度、弧长等多项参数进行分析和控制,对焊接操作程序和参数变化等作出显示和数据保留,从而给出焊接质量的确切信息。目前以计算机为核心建立的各种控制系统包括焊接顺序控制系统、PID调节系统、控制及自适应控制系统等。这些系统均在电弧焊、压焊和钎焊等不同的焊接方法中得到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在焊接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计算机模拟技术已用于焊接热过程、焊接冶金过程、焊接应力和变形等的模拟;数据库技术被用于建立焊工档案管理数据库、焊接符号检索数据库、焊接工艺评定数据库、焊接材料检索数据库等;在焊接领域中,CAD/CAM的应用正处于不断开发阶段,焊接的柔性制造系统也已出现。  3焊接机器人和智能化焊接机器人是焊接自动化的革 命性进步,它突破了焊接刚性自动化的传统方式,开拓了一种柔性自动化新方式,焊接机器人的主要优点是:稳定和提高焊接质量,保证焊接产品的均一性;提高生产率,一天可24小时连续生产;可在有害环境下长期工作,改善了工人劳动条件;降低了对工人操作技术要求;可实现小批量产品焊接自动化;为焊接柔性生产线提供了技术基础。为提高焊接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除了控制电弧对焊缝的自动跟踪外,还应实时控制焊接质量,为此需要在焊接过程中检测焊接坡口的状况,如熔宽、熔深和背面焊道成形等,以便能及时地调整焊接参数,保证良好的焊接质量,这就是智能化焊接。智能化焊接的发展重 点在视觉系统,它的关键技术是传感器技术。虽然目前智能化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有着广阔前景,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有关焊接工程的专家系统,近年来国内外已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已推出或准备推出某些商品化焊接专家系统。焊接专家系统是具有相当于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水平,以及具有解决焊接专门问题能力范围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焊接质量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在焊接中也得到了应用,其内容包括对产品的初始试验资料和数据的分析、产品质量检验、销售监督等,其软件包括数据库、专家系统等技术的具体应用。  4提高焊接生产率焊接技术提高焊接生产率是推动焊接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提高生产率的途径有二个方面:其一,是提高焊接熔敷率。手弧焊中的铁粉焊、重力焊、躺焊等工艺;埋弧焊中的多丝焊、热丝焊均属此类,其效果显著。例如三丝埋弧焊,其工艺参数分别为2200AX33V;1400AX40V1100AX45V,采用坡口截面较小,背面采用挡板或衬垫,50-6mm的钢板可一次焊透成形,焊速达到0.4m/min以上,其熔敷效率是手弧焊的100倍以上。其二,是减少坡口截面及熔敷金属量,近10年来突出的成就是窄间隙焊接。窄间隙焊接采用气体保护焊为基础,利用单丝、双丝或三丝进行焊接。无论接头厚度如何,均可采用对接形式。例如,钢板厚度由50-300mm,间隙均可设计为13mm左右,因而所需熔敷金属量成数倍、数十倍地降低,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率。窄间隙焊接的主要技术关键是如何保证两侧熔透和保证电弧中心自动跟踪处于坡口中心线上。为解决这两个问题,世界各国开发出多种不同方案,因而出现了种类多样的窄间隙焊接法。电子束焊、激光束焊及等离子弧焊时,可采用对接接头,且不用开波口,因此是理想的窄间隙焊接法,这是它们受到广泛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