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21188892
热交换器的核心材料钎焊复合铝材--汽车空调已经99%铝合金化
发布时间:2019-08-29 浏览:816次

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轿车日渐普及,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伙伴。

  为了改善驾乘环境,提高舒适感,家用轿车已标配了空调装置。

  汽车空调可以让人们在炎炎夏日或寒冷的冬天同样获得温暖如春的体验。

2

  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和节能降耗的要求,推动我国的乘用车空调热交换器100%铝合金化。传统的汽车热交换器一直使用铜合金,汽车散热器以复合铝箔代替铜合金,质量可以减轻20%~45%。

  铝质散热器平均每台耗用铝带箔2.8kg左右;汽车空调平均每台耗用铝带箔4kg左右,其中冷凝器每台用量2.5kg,蒸发器每台用量1.5kg。

  汽车热交换系统包括冷凝器、蒸发器、水箱散热器、中冷器、暖风机、油冷却器等部件,钎焊复合铝板带箔材是生产汽车热交换器的核心材料。

  汽车铝制热交换器是由通冷却水的铝管与起散热作用的散热片组成,铝管一般用1xxx和3xxx系铝合金经挤压、拉拔而成,散热翅片由3xxx系、6xxx系铝合金芯材与4xxx系、7xxx系铝合金钎焊层的复合箔制成。

  按其装配方式可分为机械装配式与管带钎焊式的两类。

  机械装配式热交换器是利用液压力将铝管材和散热铝翅片机械胀管装配而成,由于其体积较大、散热效率低下而应用受限。

3

  钎焊管带式热交换器具有体积小、热交换效率高、抗震性强等优点,在汽车空调行业获得了广泛应用,成为汽车热交换器的主流产品。

  汽车管带式热交换器的钎焊技术成功解决了铝合金散热器的耐腐蚀问题,是铝加工产品中**次产品,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点。

  汽车热交换器用复合铝材的工艺技术特点是采用轧制复合工艺,在3xxx系、6xxx系铝基体(芯层)的一面或两面包覆上4xxx系或7xxx系铝合金钎焊料(皮层),在热轧机上经高温、高压焊合轧制在一起,随后冷轧至成品。

  复合铝板带箔是随着真空钎焊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其工艺特点是要求散热翅片表面复合一层钎焊料合金,包覆层厚度通常为复合材料总厚度的10%左右,它的熔点应比基体铝合金的低50℃左右,基体合金的熔点630℃~660℃,包覆层熔点580℃~610℃。因此组装好的热交换器置于约600℃的炉中保温一定时间后,翅片基体合金不会熔化,而作为钎焊料的Al-Si合金包覆层熔化,冷却后就会将它们牢固地钎焊成一体。

4

  钎焊复合铝板带箔的技术指标:

  合金成分:3003、3N03、4343、4045、4004、4N43、4N45、4N04等牌号;

  产品厚度:(0.04~3)±(0.01~0.03)mm;

  产品宽度:(10~150)±(0.20~0.30)mm;

  力学性能:抗拉强度σb:135~195N/mm2,延伸率δ≥1%。

5

  汽车产业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由于能源供给和环境保护的严峻现状,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为重中之重,汽车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趋势。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约2900万辆,其中乘用车产销量达到2480万辆,连续九年蝉联世界**,随着汽车年产量大幅上升,铝热交换器和复合铝箔的需求量也随之不断增加,汽车空调热交换器用铝代铜不但可以减轻汽车自重,而且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因此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汽车空调用钎焊复合铝箔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Related Information
相关信息
焊接技术及焊接的发展历史
焊接技术及焊接的发展历史
  焊接技术焊接技术自发明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工业生产中的一切重要产品,如航空、航天及核能工业中产品的生产制造都离不开焊接技术。当前,新兴工业的发展迫使焊接技术不断前进,如微电子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微型连接工艺和设备的发展;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发展促进了真空钎焊、真空扩散焊、喷涂以及粘接工艺的发展。所以焊接技术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源方面目前,焊接热源已非常丰富,如火焰、电弧、电阻、超声、摩擦、等离于、电子束、激光束、微波等等,但焊接热源的研究与开发并未终止,其新的发展可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对现有热源的改善,使它更为有效、方便、经济适用,在这方面,电子束和激光束焊接的发展较显著;其次是开发更好、更有效的热源,采用两种热源叠加以求获得更强的能量密度,例如在电子束焊中加入激光束等;第三是节能技术。由于焊接所消耗的能源很大,所以出现了不少以节能为目标的新技术,如太阳能焊、电阻点焊中利用电子技术的发展来提高焊机的功率因数等。  2计算机在焊接中的应用弧焊设备微机控制系统,可对焊接电流、焊接速度、弧长等多项参数进行分析和控制,对焊接操作程序和参数变化等作出显示和数据保留,从而给出焊接质量的确切信息。目前以计算机为核心建立的各种控制系统包括焊接顺序控制系统、PID调节系统、控制及自适应控制系统等。这些系统均在电弧焊、压焊和钎焊等不同的焊接方法中得到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在焊接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计算机模拟技术已用于焊接热过程、焊接冶金过程、焊接应力和变形等的模拟;数据库技术被用于建立焊工档案管理数据库、焊接符号检索数据库、焊接工艺评定数据库、焊接材料检索数据库等;在焊接领域中,CAD/CAM的应用正处于不断开发阶段,焊接的柔性制造系统也已出现。  3焊接机器人和智能化焊接机器人是焊接自动化的革 命性进步,它突破了焊接刚性自动化的传统方式,开拓了一种柔性自动化新方式,焊接机器人的主要优点是:稳定和提高焊接质量,保证焊接产品的均一性;提高生产率,一天可24小时连续生产;可在有害环境下长期工作,改善了工人劳动条件;降低了对工人操作技术要求;可实现小批量产品焊接自动化;为焊接柔性生产线提供了技术基础。为提高焊接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除了控制电弧对焊缝的自动跟踪外,还应实时控制焊接质量,为此需要在焊接过程中检测焊接坡口的状况,如熔宽、熔深和背面焊道成形等,以便能及时地调整焊接参数,保证良好的焊接质量,这就是智能化焊接。智能化焊接的发展重 点在视觉系统,它的关键技术是传感器技术。虽然目前智能化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有着广阔前景,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有关焊接工程的专家系统,近年来国内外已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已推出或准备推出某些商品化焊接专家系统。焊接专家系统是具有相当于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水平,以及具有解决焊接专门问题能力范围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焊接质量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在焊接中也得到了应用,其内容包括对产品的初始试验资料和数据的分析、产品质量检验、销售监督等,其软件包括数据库、专家系统等技术的具体应用。  4提高焊接生产率焊接技术提高焊接生产率是推动焊接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提高生产率的途径有二个方面:其一,是提高焊接熔敷率。手弧焊中的铁粉焊、重力焊、躺焊等工艺;埋弧焊中的多丝焊、热丝焊均属此类,其效果显著。例如三丝埋弧焊,其工艺参数分别为2200AX33V;1400AX40V1100AX45V,采用坡口截面较小,背面采用挡板或衬垫,50-6mm的钢板可一次焊透成形,焊速达到0.4m/min以上,其熔敷效率是手弧焊的100倍以上。其二,是减少坡口截面及熔敷金属量,近10年来突出的成就是窄间隙焊接。窄间隙焊接采用气体保护焊为基础,利用单丝、双丝或三丝进行焊接。无论接头厚度如何,均可采用对接形式。例如,钢板厚度由50-300mm,间隙均可设计为13mm左右,因而所需熔敷金属量成数倍、数十倍地降低,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率。窄间隙焊接的主要技术关键是如何保证两侧熔透和保证电弧中心自动跟踪处于坡口中心线上。为解决这两个问题,世界各国开发出多种不同方案,因而出现了种类多样的窄间隙焊接法。电子束焊、激光束焊及等离子弧焊时,可采用对接接头,且不用开波口,因此是理想的窄间隙焊接法,这是它们受到广泛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返回顶部